【IMAX】《007生死交戰》:解構版的《黑暗騎士:黎明昇起》

註:本篇純為個人主觀心得,淺見寫一下以免有些內容日後忘了



我不能算是龐德迷。(007電影只有近期的比較有在跟,所以後期是幾乎都看過沒錯,然而以前那十幾部就沒特別看過了。)不過本片做為首部使用IMAX攝影機的龐德電影,我想肯定是別具意義的吧! :)



曾經有人說《007空降危機》就像是龐德版的《黑暗騎士》,於是最近也有人評論:那麼《007生死交戰》,就應該是龐德版的《黑暗騎士:黎明昇起》吧!……

對了!要開始討論本片的話,我想我就會陸續寫到一些關鍵劇情了。所以雖然電影公司在粉絲團說很希望大家別在一上映就狂爆雷,是沒錯,但本篇為了討論需要,就用適度的分隔方式來做點表示吧。(以下開始真的會有雷了哦。)


在上映前看到了上述那句對於《黎明昇起》的國外網友比喻,而看完《007生死交戰》正片後,覺得也的確頗有類似的感觸。

故在此先大致列一下,對於本片IMAX版本(雷射版含1.43:1畫面)的感想:

(一)本片所呈現的震撼體驗,或許跟你期待的不太一樣:簡單來說,它最大的優點是採用一種「一氣呵成」的方式,來一口氣將全銀幕畫面放映給你看完。


然而,由於總長僅30分鐘長度,故就像電玩的集氣條一樣?大絕招一開始就放掉了,接下來幾乎沒有。相信有的人會對此不滿。

儘管如此,我個人是認為不管是技術上的原因,還是劇情鋪陳真有此意,但其實這樣的安排還真的有效果。(詩意的效果。)


(二)逆時版的《黎明昇起》:由於現在有了《天能》這部片的誕生,所以有些比喻可能會更好懂了,哈。故以雷射IMAX版來說,可清楚感覺到,《007生死交戰》其實就是一部《天能》版本的《黑暗騎士:黎明昇起》呢!



進一步說:雖在開頭時退隱,卻在結局時夢碎。



提到《黑暗騎士》系列,總括來說就是布魯斯韋恩經過了一番掙扎奮鬥後,終能平安退隱的故事。不管中間發生了些什麼,總歸有了一個好的結局。無比昂揚。



丹尼爾克雷格的007系列則又有些不太一樣。至少就這部來說,它呈現的卻是顛倒的狀態:最好的時光,也就是主角兩人退隱的時光,在開場完就結束了。

接下來,故事只有越來越悲慘,或說哀傷。(包括龐德自己也沒預料到的死亡結局。)


(背景音樂:片尾壯烈犧牲之段落的重現)


我想,由於龐德的特務身分之緣故,一如片末M先生帶領同僚所進行的低調追悼品酒般,其實這不僅是一個「漸漸走向瓦解與消沉」的過程,還不能太張揚。所以整體來說,畫面當然是越來越小(一種比喻)。所以你只會在全片的開場,看到最大化的情形。


它是一個下坡的路程,而不是上坡,也不是掉下去後又爬上來。



雖然最後女主角仍帶著女兒駕車離開,呼應開場的那一次男女主角的駕車(如上圖),是一個優雅的結局,但仍要歸結於平凡的氛圍。


而《黑暗騎士:黎明昇起》則有多重的可能:假設布魯斯真死了,它仍然是一個「風光大葬」的大格局。(類似電影還有《蝙蝠俠對超人:正義曙光》的超人結局。)



但它不是。布魯斯生存了下來,且最後跟瑟琳娜退隱去了,所以它的結局是無比幸福與正面的。



回說《007生死交戰》,開場很巧合地也是在義大利(詹姆斯的退隱休假地點),就像是把《黎明昇起》的結尾氛圍給直接搬過來演一般。


然而很快地,這樣的好時光不會再有,於是它的燦爛(在片中)於剎那間就結束了。


(三)淺論《007生死交戰》的開場布局方式

儘管這部分頗有《黎明昇起》的似曾相識感,但《生死交戰》還是有它自己的變化跟獨特的劇本敘事情形。

於是《生死交戰》真正的開場第一分鐘,講的是女主角瑪德琳的起源。(其實這段我覺得有意思極了,它引出另一段我認為深埋在本片中的線索,後座力卻遠比本篇談的更驚人許多的東西,改天再另寫一篇好了。)


總之,這是一段在冰天雪地中的懸疑謀殺情節。也算是成功為戲分不多的大反派建立起一個第一印象。

然後接著,鏡頭就跳到現今,龐德和現在的瑪德琳一起在義大利度假的美好時光。(所以不用懷疑為什麼龐德在這段中過場的男女親熱戲,反而畫面幅度更滿?因為它所呈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,其實值得這樣的比例,某種角度上其意義確實是大過後半段電影的。)


說起來,這當然都是一種選擇。(等下會談。)所以沒有對錯之分,也就是說你要拍成一部後半段充滿全幅畫面的作品,也是一種方式。但我個人頗能接受本片所使用的手法版本。

然後在退隱戲之後,就是龐德不意外地(是我們不意外,他本人則很惱怒)又被人給襲擊了。如此的一段驚險動作場面,也就開啟了本片的冒險旅程。



(飛車戲之後,則是男女主角兩人的道別,然後我們就進到了每部龐德都會有的片頭曲,暨演職員表之MV畫面。不過這次畫面可是全程開展到1.43:1版本的哦,也算是里程碑了。)

(本回主題曲的主唱者:「怪奇比莉」Billie Eilish)

(背景音樂:主題曲" No Time To Die ")


回說這整段龐德的開場,最棒的效果之一:就是同時用1.43:1畫面呈現出安靜的退隱,馬上變成敵人無情的追殺,那種一瞬間的劇情路線轉變,是一氣呵成的。


光是在看到這段越演越長時,並且事先已知道本片IMAX畫面約30分鐘的我,心裡就想著:「Well,所以IMAX大場面,就跟龐德的憤怒一樣,在開場一口氣就爆發了對吧?」

如果是我,並且知道了大約的這可能情形後,其實非常能接受地繼續看下去,然後最後就把整部片看完了。(不會去想說:所以等下就沒了?那我買票到底是……,之類的。)

當然這是我自己主觀的感受而已,僅供參考。


(四)話說回來,這樣的剪接方式,是不是都能讓觀眾接受?或許仍是日後IMAX電影仍會面對的挑戰之一吧。


(五)IMAX片段之所以是IMAX片段

所以這部片也因此帶出了一個問題:假設今天設定只有三十分鐘給你,你會希望遇到大場地(例如山啊海啊),就要開展一下,對話的時候就趕快收起來。


還是一次把它呈現到底,包括人物互動也算進去呢?

其實我覺得十部IMAX電影有九部會是前者,這樣畢竟也較吃香。但本片《007生死交戰》很難得的就屬於後者。

而這樣的方式我個人仍是欣賞的,它因此有了一些獨特性。

(可是前者也很重要,有時候效果還超好。看看那精美的《永恆族》IMAX廳預告片,你能不為之動容嗎?)


(六)本片的其它IMAX片段

除了開場戲之外(還有一直被大家虧的片尾演職員表就先不算了),一直到片頭曲唱完之後,後來我記得只出現了兩段1.43:1的畫面,在此記錄一下。

一是龐德又躲去另一世界角落,駕著帆船的悠閒場景;二就非常正點了!是包含了全片令人驚豔的安娜迪安瑪斯動作戲的古巴派對槍戰。(這段有她真是太讚啦!)




(七)關於穿插在其中的1.90:1畫面

最後要記一下的是本片出現了一種特別的情況。在這個最大畫面可達1.43:1的電影當中,出現了一特別的手法。之前沒看過,就是穿插了1.90:1的畫面。

近年第一部由1.90:1與1.43:1畫面組合的,是2019年的《獅子王》。但該片主要畫面就是以前者(1.90:1)為主沒錯,並輔以大約半小時的1.43:1精彩段落。(也算是一種創舉的搭配了。)



而其它的1.43:1電影,一般畫面都會是2.39:1版本的。(所以你最常會看到的,是1.43:1的動作畫面後,切到2.39:1的對話戲。)

(圖為《星際效應》的2.39:1文戲場景)


《007生死交戰》這片卻率先出現了,使用1.90:1來代替2.39:1比例,替對話戲負責呈現的情況。(在龐德開場與瑪德琳一起逃離的車上,對話會切成1.90:1,變成車子追逐場面時又全滿。另外兩人稍早的文戲也有許多1.90:1的畫面。)


這樣做有某種好處,就是這些片段看起來更磅礡、更具企圖心了。

所以不知之後是否其他導演拍攝IMAX片段時也會考慮使用呢?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。


文末PS. 本文當中的電影截圖大部分取自預告片(少數為片商粉絲團的劇照),但大部分都沒有IMAX正片的滿版畫面的圖,都是2.39:1的,所以圖片效果僅供參考,不便之處請包涵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